資源簡介
A、B、C、D、E這5個人合伙夜間捕魚,凌晨時都已經(jīng)疲憊不堪,于是各自在河邊的樹叢中找地方睡著了。第二天日上三竿時,A第一個醒來,他將魚平分為5份,把多余的一條扔回河中,然后拿著自己的一份回家去了;B第二個醒來,但不知道A已經(jīng)拿走了一份魚,于是他將剩下的魚平分為5份,扔掉多余的一條,然后只拿走了自己的一份;接著C、D、E依次醒來,也都按同樣的辦法分魚。問這5人至少合伙捕到多少條魚?每個人醒來后所看到的魚是多少條? 問題分析 假設5個人合伙捕了x條魚,則“A第一個醒來,他將魚平分為5份,把多余的一條扔回河中,然后拿著自己的一份回家去了”之后,還剩下4(x-1)/5條魚。 這里實際包含了一個隱含條件:假設Xn為第n(n=1、2、3、4、5)個人分魚前魚的總數(shù),則(Xn-1)/5必須為正整數(shù),否則不合題意。(Xn-1)/5為正整數(shù)即(X〜l)mod5=0必須成立。 又根據(jù)題意,應該有下面等式: X4=4(X5-1)/5 X3=4(X4-1)/5 X2-4(X3-1)/5 X1=4(X2-1)/5 則一旦給定X5,就可以依次推算出X4、X3、X2和X1的值。要保證X5、X4、X3、X2和X1都滿足條件(Xn-1)mod5=0,此時的X5則為5個人合伙捕到的魚的總條數(shù)。顯然,5個人合伙可能捕到的魚的條數(shù)并不唯一,但題目中強調(diào)了 “至少”合伙捕到的魚,此時題目的答案唯一。該問題可使用遞歸的方法求解。 程序設計 在main()函數(shù)中構(gòu)建一個不定次數(shù)的do-while循環(huán)。定義變量x表示5個人合伙可能捕到的魚的條數(shù),可以取x的最小值為6,讓x值逐漸增加,x每一次取值,都增加5,直到找到一個符合問題要求的答案。由于題目中問“這5人至少合伙捕到多少條魚”,而我找到的第一個x值就是5個人至少捕到的魚的總條數(shù)。 通過這個循環(huán),就可以對每一個的可能情況進行檢查。當然,是通過調(diào)用分魚的遞歸函數(shù)來進行檢查的。 分魚的遞歸函數(shù)如下: fish()函數(shù)中包含了兩個參數(shù):n和x。n表示參與分魚的人數(shù),x表示n個人分魚前魚的總條數(shù)。這兩個參數(shù)都是由main()函數(shù)中傳遞進來的。 根據(jù)前面的分析,當n=5時,(x-1)mod5==0必須成立,否則該x值不是滿足題意的值,退出fish()函數(shù),返回到main()函數(shù),main()函數(shù)中再傳遞新的x值到fish中進行檢驗。如果(x-1)mod5==0條件成立,則要判斷n=4時,(x-1)mod5=0條件是否成立,需要注意的是,此時的形參x是4個人分魚前魚的總條數(shù),即f(5,x)遞歸調(diào)用f(4,(x-1)/5*4)。這樣依次進行下去,直到n=1時,(x-1)mod5==0條件仍成立,則說明開始從main()函數(shù)中傳遞進來的x值是符合題意要求的一個值,可以逐層從遞歸函數(shù)中返回,每次返回值都為1,直至返回到main()函數(shù)。 |
代碼片段和文件信息
#include
/*分魚遞歸函數(shù)*/
int?fish(int?n?int?x)
{
if((x-1)%5?==?0)
{
if(n?==?1)
return?1;?/*遞歸出口*/
else
return?fish(n-1?(x-1)/5*4);?/*遞歸調(diào)用*/
}
return?0;?/*x不是符合題意的解,返回0*/
}
int?main()
{
int?i=0?flag=0
評論
共有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