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源簡介
第一章 引論
概念
數據庫(DB):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,有組織的,可共享的數據集合
數據庫管理系統(DBMS):數據庫 + 一組用以訪問、更新和管理這些數據的程序
數據訪問的高效和可擴展性
縮短應用開發時間
數據獨立性(物理數據獨立性 / 邏輯數據獨立性)
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
并發訪問和魯棒性(恢復)
模式(Schema):數據庫的總體設計
物理模式
物理數據獨立性 :修改物理結構而不需要改變邏輯結構的能力
應用程序獨立于數據的結構和存儲
邏輯模式
邏輯數據獨立性:數據邏輯結構的改變不影響應用程序(一般難以實現)
實例(Instance):特定時刻存儲在數據庫中的信息的集合
數據模型是一個概念工具的集合,用于描述數據結構、關系、語義、約束
數據庫語言
DDL
指定一個數據庫模式作為一組關系模式的定義、指定存儲結構、訪問方法和一致性約束
DML
檢索、插入、刪除、更新
過程化DML:要求用戶指定需要什么數據,以及如何獲得這些數據
聲明式DML:也稱為非過程化DML,只要求用戶指定需要什么數據,而不指明如何獲得這些數據
DCL
事務:是在數據庫應用中完成單一邏輯功能的操作集合 SQL標準規定當一條SQL語句被執行,就隱式地開始了一個事務。
Atomicity (原子性 要么一起done要么一起滾), Consistence (一致性), Isolation (隔離性), Durability (持久性) / ACID
?Commit work:提交當前事務,也就是將該事務所做的更新在數據庫中持久保存。在事務被提交后,一個新的事務自動開始
?Rollback work:回滾當前事務,即撤銷該事務中所有SQL語句對數據庫的更新。這樣,數據庫就恢復到執行該事務第一條語句之前的狀態
begin atomic … end之間:使得幾個SQL語句為一個事務
數據庫系統 VS 文件處理系統
文件處理系統
文件相互獨立,程序隨時編寫
數據冗余和不一致、數據訪問困難、數據孤立
存儲信息時存在完整性問題(約束)、原子性問題(故障發生的不一致)、并發訪問異常、安全性問題(用戶選擇性查看內容)
安全性:防止惡意更新或偷竊數據的企圖
數據庫訪問
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交互工具訪問數據庫(Mysql等)
利用開發工具設計界面、處理數據,調用ODBC等接口訪問數據庫(VC++)
DBMS市場
關系型數據庫
Oracle
IBM(DB2)
開源數據庫系統
MySQL
數據庫系統
物理層(存儲)
邏輯層(數據關系)
視圖層(用戶訪問)
數據庫設計步驟
需求分析
概念數據庫設計
E-R模型(Entity-Relationship)
結構優化
檢查冗余和異常關系
物理數據庫設計
創建并初始化數據庫&安全設計
代碼片段和文件信息
評論
共有 條評論